今天是

网站计数器:已有人访问

    联系方式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秀路59号
  • 学校办公室:0898-66712692
  • 海南华侨中学官方公众号

“双新”背景下常规群文教学研讨——记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第三次科组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2    阅读量:

2021年10月12日,海南华侨中学第三次科组主题活动如期举行。本次科组活动主题为《“双新”背景下常规群文教学研讨》,借由高一语文备课组赵茜茜老师的一节课——《百合花》《哦,香雪》小说中的物象分析,深入研讨关于高中语文常规群文教学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赵茜茜老师在高一25班授课。在教材编排上,《百合花》《哦,香雪》是收入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两篇小说,分别塑造了鲜活的青年形象。如何在一堂课中同时解决两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赵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选取了小说中的“核心物象”作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聚焦与物象相关的小说情节,进而解读人物形象。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较好地体现思维的层进式发展,师生互动和谐生动。赵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自然大方,亲切之中又不失严谨,洒脱之间又不乏细腻。这是常规教学中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课。



1635758088653599.jpg

1635758088420102.jpg


课后,于会议室进行评课研讨,由高一的四位老师分别从“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进行反馈。

从“学生学习”来看,伍丹老师先是反馈本堂课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些记录的数据,充分肯定了“课前导学案”的做法,同时提出延长课堂自主阅读时间、小组合作探究的一些建议,最后就“群文阅读教学如何行之有效”提出个人思考。

从“教师教学“来看,吴广兵老师指出,本堂课教学设计严谨,先从多物象的罗列中锁定核心物象“百合花”“自动铅笔盒”,再从这核心物象出发去分析物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探究物象的象征意义,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一课一得。此外,吴老师建议,是否应当厘清学生容易混淆的“物象”“意象”等概念术语的涵义区别,考虑将“读”改为“品”,以及是否可以在课堂容量方面做些删减等。

从“课程性质”来看,宋婷老师充分肯定了本堂课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即以核心物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物象对于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同时,也点赞了本堂课导学案的成功运用。

从“课堂文化”来看,李皑雪老师指出,赵老师教态亲切温暖,课堂氛围活泼融洽,师生的思维能够频频碰撞,互动自然,让听课者也很享受其间,是一堂优秀课例。

随后,汤成慧老师高度肯定了赵茜茜老师的这堂课,指出今日之课上出了自信,也上出了成熟。汤老师指出,评价一堂好课大体上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教学内容是否正确;二是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三是课型选取是否适合于授课者。针对本堂课结尾环节略显仓促的现状及改进,高二语文组的白建东老师和范平丽老师,依次从适度删减课堂容量,依据学情作出教学调整等方面给出了建议。汤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如果要上这堂课,不仅会关注物象对人物的塑造,也会关注核心物象与非核心物象之间的联系等。


1635758128205618.jpg


来自海口二中语文组的余炜老师,也分享了参与本次侨中语文教研活动的心得。感恩有这样勤勉的语文同仁相伴,侨中语文组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诚挚地欢迎兄弟学校的语文同仁,也希望有机会多多走出去,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最后,汤成慧老师对本次科组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小结。在“双新”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大趋势,这催促着语文教师要加速思考并积极实践关于阅读课堂的有效建构。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如何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孙绍振老师曾说,上课应当讲那些学生自以为懂了的内容,以及学生理解了却说不出来的内容。对于科组教研而言,重点在于学科组通过课例研讨的形式,把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去解决语文教师在常规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做到以课促教,以课促研。


1635758156712326.jpg


文字:唐   雯

图片:吴怡帆

摄像:赵梦汐

审核:汤成慧


实习生参会心得


真实呈现,磨练细节和不忘初心

——参与评课活动的心得体会 

吴怡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老师们的评课,没想到它会是这么朴实和真诚,没有提前的磨课,学生们的反应也是稚嫩又直接。这就是一堂真实课堂,老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富有教育机智的引导,得到的都是学生的直接回应。每位同学紧张又努力的样子令我心生感动,他们紧紧抓住课前导学案,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的是提前准备的知识,也是对老师的敬爱:他们想帮助老师完成一节好的课堂。可就算学生课前做了再多的准备,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沉默仍然是常有之事。这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中,但又在老师的掌握之外。老师亲切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指导,在学生怯怯地回答后的及时鼓励,让课堂的温度逐渐温暖。

这一节课的文本容量很大,涉及了两篇较长的文章:《百合花》和《哦,香雪》。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小说里的核心物象着手,来体会和分析相关人物的多层形象,通过物象锁定相关情节的细节,通过这些情节的层层发展,来展现人物的多重形象,由表及里,最后深入人物内心。这一切入点使得长篇幅的文章一下子变得轻盈了起来,学生不必从头到尾,字字斟酌文章,使得文章的理解有了鲜明的重点。这一方法我觉得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尤其是在考试的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在考试的紧张情境下,看着密密麻麻的现代文阅读文章,时常容易乱了阵脚。帮助学生找到一些阅读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确能从老师引导的关键物象中,对小说人物有了一些多层次的理解,也能回应老师并作答。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确实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在后期的教师评课会议上,老师们真诚的评价与毫无保留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磨练课堂细节,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的重点和完成度成为老师们讨论的重点。“在一堂课里,大多数学生都在陪读”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确实如此啊,老师多么想把所有知识都教授给学生,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学生不自觉地坐在了知识的边缘。这些时刻需要老师拉他们一把,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把知识再剪碎一点,让学生能吃下去。我随即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我作为一个实习老师,内心忐忑地站在讲台上,不知道是否还有余力去掌控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重要!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被老师们提及。让答案的呈现再慢一点点,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再长一点。物象,意象和象征是很容易令学生混乱的知识,学生的小组内讨论也许可以减轻学生独自思考的焦虑,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近总被提及的教学方法,但也被担心是否会降低课堂效率。老师们提出,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更加合适的课前准备活动和导学案,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让他们提前思考,将学习的空间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小组合作探究是我最近一直在纠结的教学方法,它到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有效,也许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

老师本次课堂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课堂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甚至是关键的部分,比如一个题型的总结,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我,因为它确实容易出现在真实的课堂中。一课一得,精致课堂,抓住教学重点的观点我觉得很受益。老师的教育心切总会让我们在课堂做加法,由此及彼,感觉每一个知识都想要给学生点透,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容量应该被考虑。那么在内容的取舍上应该如何处理呢?“上课要讲学生以为自己懂了和懂了却讲不出来的内容”这句话点到了我的心里。课堂的热闹,师生的流畅问答有时候可能只是假象。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上课认真,回答热情,但是当他做题时却寸步难行。这让我联想到我的表弟总跟我抱怨的话:这个题目我真的是明白的,当我看到答案的那一刻,我特别明白,可是在做题时就是想不到,太气人了!我忽然明白,这些明白是虚假的明白,是学生对答案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一堂课的最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的学到肚子里了,吃下去的内容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

笔记本上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关键词和心得,真诚的课堂,可爱的学生和氛围融洽的课后评论会,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要不断学习啊,不要害怕将真实的课堂展现出来,总有办法去将它完善。在学生想要回应老师的期待但又说不出话时,再等等他们,多鼓励他们,他们会将心里知道的都讲出来回应老师。哪怕这些回答是生涩的,老师的笑容永远是最好的安抚。


听评结合,聚焦课堂高一

实习生万美伶


今天听完侨中语文教研组对赵茜茜老师《百合花》与《哦,香雪》中人物形象评析的讲解课之后,我感受颇深,收获也颇丰。

此次的评析课主要由宋婷老师担任组长,由伍丹老师、吴广兵和李皑雪老师作为评课员。他们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和课程性质四个角度对此次课进行了评价。

先是伍丹老师,她主要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给赵茜茜老师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例如时间分配上哪个环节最好用多长的时间进行导入,班级小组、个人的回答情况、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和速度、课程评估等都运用十分详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数据的高低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点出了全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而分组合作是全文阅读的有效策略,并且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调查数据再一次说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伍丹老师从数据分析的角度上很直观地就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进而就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实施有效教学。

而吴广兵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赵茜茜老师的教师教学进行了评析。一是先点出了赵茜茜老师此次课的优点,指出赵茜茜老师此次课思路非常的清晰,目标也很明确,尤其是问题设置上有梯度,有层次,辐射范围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二是也同伍丹老师那样运用了从数据方面,但主要分析的是个人回答和集体回答的次数,从这个数据看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听课的情况,三是着重分析了本次课的不足,例如在物象分析方面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明,学生接触不多很容易模棱两可或是一知半解,因而要让学生认识到物象和意象的区别,把物象说透、说破和说明白。而在探究问题这一方面,吴广兵老师建议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滚轮式的提问,而不是直接在幻灯片上给出答案让学生读。吴广兵老师的评析十分的细致,条理也十分清晰,既看到了课堂中好的一面,也看到很多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十分中肯又有用的建议。我想,这些课堂上暴露出来问题和老师给予肯建议,不仅仅是对赵茜茜老师说的,也是对我这个未来即将走上讲台的实习生说的,给予了我今后教学很大的指导。

三是李皑雪老师对整节课的课堂文化进行了一个评析。她主要从教态、教师语言、师生互动、PPT制作等方面给赵茜茜老师一个优秀的综合评价,整堂课达到了师生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氛围。李皑雪老师的评价是最接近我现在作为实习生的一个情况,目前我在教态、教师语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态不自然,试讲时即使不面对学生还是很紧张,说话容易颤抖,而赵茜茜老师今日流畅自然、与学生互动性强的讲解是我今后要一直学习的榜样。

最后是宋婷老师在课程性质上的评析,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评析。宋婷老师指出赵茜茜老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不清晰,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要么将目标上升一个高度,放到整个文本阅读中,将物象在人物形象上起什么作用上升为物象在文本分析的作用,要么一节课就紧紧围绕物象在人物形象上起什么作用这一个知识点进行方法的讲解。这个建议十分的有用,让我意识到了一节好课的前提就是要确定好一个准确的目标,目标确定了清晰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才会明确,才会知道这堂课讲什么,相应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

四位老师的发言之后,汤成慧老师也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发言,指出了赵茜茜老师作为年轻老师在教学上一路走来成长的变化,同时点出了赵茜茜老师在课堂超时的问题,并给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面对下课只有三分钟的情况,可是课还没讲完,我们如何将这堂课进行完善,有一个好的收尾?

高二组的两位老师也给我们进行了一个精彩的分享,白老师给出了在剩下的三分钟进行总结、留下问题思考、复习回顾或是给下节课布置安排的建议,另一位老师则给出了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如何讲解的建议,两位老师都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听课和评课都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听评课可以促进教师间的督促与激励,在听课与反思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十分荣幸能参加此次的教学研讨会,各位老师的发言都十分精彩,研讨会的氛围也十分的融洽,让我感受到了侨中语文组老师们对教学上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此次的研讨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多十分有用的指导。今后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路还很长,我要更加地努力汲取这些有益的经验。